socialone
  • 资讯
  • 研究
  • 案例
  • 报告
  • 专题
    • 双11品牌投资
    • 银发经济
    • 案内人
    • 品牌拍档
    • 未来品牌
  • 活动
    • 品牌营销生态论坛(报名中)
    • BotF 2022 年度未来品牌
  • 创新101
  • 未来品牌榜单2021
  • 登录/注册
socialone
  • 资讯
  • 研究
  • 案例
  • 报告
  • 专题
    • 双11品牌投资
    • 银发经济
    • 案内人
    • 品牌拍档
    • 未来品牌
  • 活动
    • 品牌营销生态论坛(报名中)
    • BotF 2022 年度未来品牌
  • 创新101
  • 未来品牌榜单2021
登录/注册
资讯资讯站

引进来走出去,跨国车企中的中国籍高管变迁

Harry 0 3,075 Jun 21, 2022

近日,长安福特副总裁兼全国销售服务机构总裁陆逸因个人原因即将离职,而这距离其加盟仅仅只有一年的时间。不过有走的就有来的,就在陆逸离职不久之前,曾经在大众、沃尔沃、天际等多个品牌执掌销售的向东平,离开了北京现代加盟江铃福特,全盘操控江铃福特的乘用车销售。将向东平扶植为长安福特副总裁兼全国销售服务机构总裁也是福特中国可以有的选项之一。

来自网络

跨国车企高管本地化典型案例——福特中国

福特中国,本来在福特亚太的架构之内,受到福特亚太的整体管辖。只不过后来福特将亚太总部迁往了上海,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国籍员工承担了更多亚太的职能,所以给了人福特中国总部统一管理亚太的概念。但了解福特的人都知道,在福特中国内部,有大量从美国和欧洲甚至是之前亚太市场轮岗派驻过来的员工。无论是福特中国还是福特亚太,在2018年之前,一把手通常都是由外籍高管来担任,中国籍高管的话语权并不强。

来自网络

但在2018年,彼时的福特经历了一波全球范围内的调整,其中最大的一个变动就是将中国业务从亚太的架构中剥离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一级业务单元——福特中国,与福特亚太平级。当时福特挖来了当时刚刚从奇瑞汽车总经理任上离职的福特老将陈安宁,出任福特中国的掌门人,有引发了当时不小的关注。

陈安宁刚刚接手福特中国时存在非常多的问题:作为福特在国内最重要的合资企业——长安福特的销量从2016年近百万辆呈现悬崖式下跌;准备从福特全顺这类轻客产品开始向乘用车领域拓展的江铃福特也面临乘用车销售遇冷的局面。那时的福特,正在将重心投入到自动驾驶等前瞻技术领域,留给传统燃油车车型更新的预算捉襟见肘,这就导致长安福特出现了新车型断档的尴尬境地。

在陈安宁执掌福特中国之后,就开始了一系列的调整:向中国市场投放更多的新车型,成立福特全国销售服务机构,并招揽了大量的本土营销和公关高管。同时,之前被不断提及的“One Ford”这个帮助福特渡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公司战略,鲜有在福特中国的大会上被提及了。陈安宁治下的福特中国,在销量上开始企稳,随着大量新车被导入到长安福特以及江铃福特,福特的终端销售开始回归同比正增长,林肯也算抢到了国内豪华品牌汽车市场最后的一波行情,利用国产化,也提升了不少销量。

所以说,作为一个传统汽车人的陈安宁加盟福特中国,做了很多该做的事情,虽然没有太多创新思维,让福特中国可以在智能电动车时代弯道超车,声量销量都无法恢复到过往的巅峰水平,但是福特中国业务基本盘算是稳住了,这是陈安宁最大的贡献。但从陆逸加盟短短一年时间就离开福特,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思考:

福特中国销售领域的走马换将:从戴姆勒的李宏鹏、日产的杨嵩再到宝马和捷豹路虎出身的陆逸,由陈安宁一手打造的福特全国销售服务机构接连迎来多位国内知名的汽车营销领域的名将。如果再算上之前从福特中国电动车事业部离职的蔚来系出身的朱江以及负责公关业务的霍静,福特中国在销售领域目前最为倚重的只有之前在奔驰中国负责smart,如今执掌林肯销售的毛京波了。所以毫不夸张地说,福特中国成为了中国汽车职业经理人的“凡尔登”。

来自网络

名存实亡的福特全国销售服务机构:其实最早设立全国销售服务机构,是因为彼时福特在江铃福特投放了一款硬派越野SUV 撼路者,但是这款车因为习惯了销售轻客这种产品的江铃福特4S店服务水平跟不上导致销量不佳。后来在江铃福特投放领界之前,福特中国就成立了全国销售服务机构,把江铃福特的乘用车和长安福特放在一个渠道内,统一进行销售。但后来,福特中国首先招揽了从蔚来出身的朱江,将福特最具竞争力的电动车Mustang Mach-E单独销售;后来又将在北京现代郁郁不得志的向东平挖来负责江铃福特乘用车的销售。现在的全国销售服务机构其实也只有负责长安福特相关车型的销售工作,在管辖范围上和彼时刚刚成立时已不可同日而语。

来自网络

外资车企高管本地化的历程

在合资初期,国内汽车工业相对不太发达,更鲜有能够协调跨国车企全球资源的人,因此在跨国车企中国地区总部内,更多是海外直接派驻过来的高管。其主要负责和全球的各个部门对接,因此对于内部熟悉,有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是比较重要的。后来,为了能够和中国合资伙伴能够进行更好的沟通,因此外资车企也有意培养一部分的本地高管。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外资车企高管首先开始在营销岗位上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营销,是一个需要对市场在短时间内做出快速反应的职位。对本地销售模式的熟悉、与经销商集团的沟通、和媒体的联络,都让本土的营销高管更加游刃有余。在当时国内汽车处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一大批本土的营销高管脱颖而出,都成为名噪一时的人物。

来自网络

随着中国销量占比不断扩大,中国市场对于像大众、通用、丰田这样的跨国巨头来说重要性与日俱增。尤其是在中国已经取消了合资车企股比50:50的限制之后,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已经成为不少跨国车企一个重要的经营战略。在这种情况下,任用中国籍高管出任跨国车企中国地区总部一把手的案例越来越多。包括福特、沃尔沃、起亚在内的外资车企都尝试过了在本地营销高管之外,寻找本土高管出任一把手的情况。此外,包括通用和福特这样的美系车企,在国内还有不少台湾籍和香港籍的华人高管。

来自网络

和单纯的主管营销这一块的事务不同,中国区CEO的职位一方面需要协调这些外资车企在国内的发展战略,并参与跨国车企全球的战略制定与落实中;但另外一方面,能否为中国业务争取到更多的资源也成为这些高管面临的一道难题,而这里的资源,不仅是人员、资金,更有在中国市场上规划、研发、制造和营销的主导权。当然如果可以让中国研发为全球设计车型,让中国工厂生产的车型出口到海外市场,都是需要在跨国车企内部来争取的。有时候不吵个面红耳赤,摆事实讲道理,是不可能争取到任何资源的。

来自网络

未来中国汽车行业人才展望——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未来在国内的外资车企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本土高管。一个更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消费者偏好,能够和政商两界以及国外总部之间进行沟通的具有国际化视野以及深厚汽车行业经验的本土高管,将逐渐走向跨国车企的前台。同时,他们也会是不少正在积极寻求走出去的自主品牌执掌海外业务部门的高管人选。对于外资车企来说,在今后的十年二十年,不仅仅应该是制造本地化、研发本地化,将人才团队,尤其是高管团队本地化,将成为能够确保在中国业务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正如在过去的20年里,谁能够先将先进的全球车型率先引入国内生产,谁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未来,谁可以真正打造一支具备较强能力的本土管理团队,谁就可以更好地在瞬息万变的中国汽车市场把握住转瞬即逝的发展机会。过度迷信外资管理和技术,必然会导致水土不服的情况出现。这里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采用增程式技术的理想汽车,这甚至引来大众中国掌门人,一个德国老头在公开场合的直接评论,直言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相比,增程式就是一种落后的技术。但从销量来看,大众MEB五款电动车,集合南北大众成百上千的经销商,依然落后于价格上远高于自己的理想ONE这一款车型,就足以证明了一切。

来自网络

对于那些正在准备走出中国市场,并在全球汽车市场的舞台上和那些老牌劲旅一争高下的国内车企来说,海外高管必不可少。吉利在收购沃尔沃之后,就将沃尔沃体系内包括设计副总裁在内的诸多高管招聘到吉利自己的体系内,并相继开发了多款在产品力上不输合资车企的车型,一举将吉利从一个被极度边缘化的自主品牌,升级为国内自主品牌的领头羊。

随着吉利开始逐渐自信起来,其也开始向收购的海外车企派驻中国籍高管:超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的CEO冯擎峰、马来西亚国民品牌宝腾汽车的CEO李春荣,都是吉利向海外输出高管的典型案例。而如今沃尔沃亚太的掌门人袁小林以及之前的沈晖,都是李书福挖来的中国籍高管。

吉利之外,比亚迪、长城、上汽等都有不少外籍高管,同时也向海外市场派出过不少本土高管。这种更为平等的人才交流,不仅预示着国内自主品牌不断做大做强,也预示着中国籍车企高管在未来被跨国车企巨头认可的可能性正在大幅成长。毕竟执掌宝腾、路特斯这样品牌的经历,放眼全球都不多。

来自网络

过去20多年,中国汽车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和那些冷冰冰的数字相比,其实留给中国汽车工业最大的财富,不是我们的自主品牌在销量上有多大的增长,而是我们锻炼了一大批精通汽车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经营人士。我们不仅有大批富有经验的工程师,也有能够在国际舞台上代表中国发声的职业经理人。而后者也正在成为跨国车企想要更好地经营中国市场不得不依靠的对象。正如同硅谷不少软件巨头CEO都是印度籍高管一样,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未来必然会在更多的跨国车企巨头的管理层中出现中国面孔。我们也憧憬有一天,中国人可以成为BBA这样豪华品牌的全球CEO。

吉利福特

发表评论 ×

您需要 登录/注册 以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人物专访未来品牌

文化及社交目的地的20年 | 对话XINTIANDI新天地

Qianqianerbeat
Dec 25, 2021
资讯资讯站

无声胜有声,汽车行业的四月之声

Harry
24 小时之前
资讯

新品牌如何在抖音电商快速成长?这场直播给出了答案|抖品牌会客厅回顾

BotF未来品牌
Jun 27, 2022
资讯

活动回顾丨新消费的必由之路是什么?亿邦未来零售大会睹见高质量!

胖鲸
Jun 27, 2022
资讯资讯站

10000元能给上海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Harry
Jun 27, 2022
案例库

李立群:夏至 再见 再见 再见

Emma
Jun 24, 2022
未来品牌案例库

专访Libresse薇尔:好的营销活动要能产生复利

BotF未来品牌
Jun 24, 2022
资讯资讯站

13连板的中通客车,谁会接下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

Harry
Jun 23, 2022
资讯

直播预约|明天见!抖音电商将携手新品牌探讨破局之道

BotF未来品牌
Jun 22, 2022
趋势研究

夏天还是夏天,汽水已经变味又变样了|行业放大镜

Emma
Jun 22, 2022
socialone

关于

  • 关于我们
  • 招聘职位

快速链接

  • ​会员条款
  • 免责声明
  • 胖鲸智库(SOCIAL ONE)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2014-2022 上海壹鲸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42377号

发现

  • 按内容
    • 人物专访168
    • 趋势研究317
    • 研究报告96
    • 行业研报602
    • OP-ED638
  • 按品牌
    • 肯德基51
    • 亿滋11
    • 欧莱雅29
    • 上海家化6
    • 伽蓝集团0
    • 爱茉莉太平洋1
    • 天猫108
    • 京东67
    • 连咖啡4
    • 美团点评37
    • 蚂蚁金服2
    • Gucci12
    • Coach7
    • NIKE40
    • adidas11
    • M·A·C0
    • 玛丽黛佳4
    • 妮维雅男士1
    • 索尼7
    • Supreme6
    • 小红书28
    • 抖音36
    • airbnb14
    • 马蜂窝3
    • 迪士尼12
    • POP MART2
    • 贵州茅台1
    • 江小白6
    • 万豪1
    • 亚朵酒店0
    • 春秋航空2
    • 盒马鲜生1
    • 天天果园1
    • QQ阅读5
    • 喜马拉雅FM7
  • 按行业
    • 服饰鞋履317
    • 文娱休闲76
    • 零售166
    • 美妆护肤157
    • 酒类77
    • 汽车35
    • 3C家电65
    • 食品饮料109
    • 出行旅游24
    • 餐饮服务27
    • 软件应用78
    • 母婴2
    • 金融服务13
    • B2B4
    • 其他81
  • 按代理商
    • CARNIVO48
    • @comm9
    • Infinity Digital4
    • 美团点评37
    • 众引传播33
    • VML14
    • WAVEMAKER36
    • 抹茶互动2
    • 猛犸牛1
    • 群邑中国11
    • 优酷39
    • Inspire蕴世13
    • 赞意3
    • oookini1
    • 亦复数字4
    • 蒙彤传播3
socialone
  • 微信登录/注册

账号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新账号 »